搜索
实高快讯

校园新闻

家长当观众,小记者来解说——不可小觑的实高篮球赛

郑州实验高中管理员 时间:2014-11-12

激烈的比赛现场

密不透风的防守

精准的投篮

漂亮迅疾的抢断

拉拉队员们

喝彩的掌声

来当观众的家长们

家长认真的观看比赛

学生在为家长讲解赛程

 

堆积如山的作业,周而复始测验,在很多人的想象中,紧张忙碌的高中生活应该就是这个样子……要想考取一所好大学,必先苦其心志,心无旁骛。但真实的中学校园却并非如此乏味。在郑州市实验高级中学,校园篮球赛贯穿着学子们的每个学年

家长当观众,电影社记者来解说

巧妙精准的投篮、漂亮迅疾的抢断、干净利落的快攻、完美机智的传球、密不透风的防守、默契有序的配合,篮球场上精彩纷呈,篮球精神一一涌现,场面扣人心弦,高潮迭起。每一支篮球队都不甘落后,每一名篮球队员都奋勇拼搏,每一场篮球赛现场的拉拉队员鼓掌声、敲鼓声、呐喊声、尖叫声响成一片。尽管已经进入秋季,秋风微寒,但每场篮球赛都是热火朝天的景象。

赛场上除了啦啦队,甚至还有实高微电影社的摄像机采访、解说和有模有样的中场秀。每当有关键比赛,学生们把赛场挤得满满的,整个校园成了狂欢的海洋。“有时候正好赶上家长开放日,很多家长变成了观众,当有自己的父母在场下看球时,球场上的队员会表现的更加卖命和疯狂。”一位篮球队员告诉笔者。

据笔者了解,篮球赛期间,除了公告栏公布的每日赛程,校园内张贴的对阵海报也很有特色,每个班级都有精心设计的班徽,本班球队到底能走多远,成了学生们课余津津乐道的话题,再加上校园广播和口耳相传,每场有看点的比赛总能搅动全校学生的心。

实高篮球赛贯穿每个学期

在笔者的采访中,很多学生表示初中时代的篮球生涯基本是在“犯罪心态”下度过的:“我的初中学校规定很严,中午和放学后都不准打篮球,没办法,我们就从校外翻墙进去偷着打。”与此同时,有一些老师和家长眼里,打篮球是与学习相对立的玩乐,甚至是一种逃避学习充满危险的事。

“学生们通过篮球赛这种体育活动能够学会合作,增强情感交流,品尝胜利的喜悦,也接受失败的磨砺每学期。无论课业松紧,我们都会定期举行篮球赛。很多看起来都是小事,但这些细节却决定了学校体育活动的成败。学校的组织投入,学生的参与热情,缺一不可。”实高篮球赛组织者张金强老师告诉笔者。

该校教学副校长李超表示:“当一些高中以学业压力、校园伤害为由,有意无意地冷落体育活动,我们有必要权衡一下这其中的得与失。基础教育不再是培养高分低能的工具,我们要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在素质教育中,应该使受教育者身心和谐发展。”

新闻背景:校园为什么需要体育?

校园为什么需要体育?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数据显示,中国学生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呈下降趋势,学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不断增加,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这成了学校开展体育运动的最大理论基础。该校一位有经验的体育老师李梁告诉笔者:“在校园内学到的体育技能,可以为终身体育打基础,成为一生的体育锻炼项目。”

在笔者的调查中,学生们喜爱篮球这项运动的最大理由,其实并非体育锻炼,而是和情感有关,比如说交朋友、展示自己、有趣、调整心态、放松心情等等。其实,体育之所以与教育、德育并列,在基础教育中占得一席之地,除了锻炼身体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体育对人成长的促进和人格的完善,在于对团队意识的培养,对领袖精神的培养,对公民精神的培养。

储安平先生在上世纪初所写的《英人·法人·中国人》一书中,将体育对于公民的教育意义阐释得非常透彻。他指出:“以空洞的理论为出发的品格训练,常有此耳入彼耳出的缺点,唯有从实生活从行动中锻炼出来的习惯,始能深入性格而成定型。同时,正因从运动及游戏中所训练出来的性格,能深刻永久而成定型,所以已成定型的性格,遂得表现于他的全部生命、生活及事业之中。当一个学生走出学校的校门而跨入社会参加公共生活时,他仍能发挥他在运动场上所保持的精神与原则。也许这也就是笔者所理解的实高弘扬的体育精神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