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实高快讯

校园新闻

实高语文阅读课——不见课本只有闲书

郑州实验高中管理员 时间:2015-03-31

点击查看原图

赵瑞华老师指导学生们选书

点击查看原图

实高语文课搬到图书馆,“闲书”成为学子课本

点击查看原图

正在做摘抄的学生们

点击查看原图

沉浸在图书的海洋中

  倘若要问郑州市实验高级中学英才二班的学生们最喜欢哪天的课,他们会异口同声地告诉你:星期二!因为每周这一天的语文课都是在学校宽敞明亮的阅览室里度过的。

  该班学生赵柯莹这样描述她的语文阅读课:“不同的地点,同样的精彩。文字带给我们更多更美的享受。开拓眼界,倾心感受世界之中语文的色彩。心眼至一,潜心阅读文字之中的异彩纷呈。阅览室的语文课,独特的魅力万分……” 究竟是什么“魔力”让过去的“休息课”、“打盹课”变成了如今的“热门课”、“魅力课”呢?近日,笔者走进郑州市实验高级中学学生阅览室来为大家一探究竟吧。

  阅读“魔力棒” 由学生掌控

  “魔力”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语文课进阅览室之后,学生们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角。传统语文教学往往是教师的“一言堂”,对课文支解性的讲析使得语文既失去了活力,也缺乏魅力。实验高中语文教研组为了能够改变这种“高耗低效”状况?老师们把突破口选定在改革阅读教学、发挥学生主动性上。“语文课进阅览室”的创意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学校选择高一年级进行每周在阅览室上一节语文课的实验。

  在别具一格的语文课上,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选书、看书并摘抄优美的句子,当笔者去体验英才二班的阅读课时,看到学生们都在赵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了有价值有意义的书籍,静静的坐在桌子旁享受着美妙的阅读时间,大家都在这里感受到了别样的快乐。

  学生王汝昊的话也许最能够代表成为学习主角的学生们的心情:“上课可以光明正大地看‘闲书’了,再也不必担心被‘活捉’了。” 他告诉笔者,这学期参加了《世芳华未苟活-民国那些事》的校本课程,课上老师普及了许多民国时期文人墨客的趣事,对民国颇不了解的她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民国到底是怎么样的?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文人诞生于这个糟乱政权的时代?我选择的这本《民国的忧伤》应该会告诉我答案。”下课后,笔者问他选择了什么书籍时,他兴奋的说道。

  “素雅的图书馆所凝造出来的环境能使学生们真正的静下心来沉浸在文学的世界中。”当询问到把阅览室作为上课地点的感受时,赵瑞华老师这样说道:“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我们惊讶地发现语文的课堂秩序变得非常好,课堂氛围变得非常活跃,一改原先死气沉沉的课堂状态。”

  老师成为阅读课的director

  “语文课进阅览室”,学生成了学习的主角,老师该干些什么?实高高一年级年级长蓝龙老师最大的体会是: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当好director(导演)。 毕竟,让学生进阅览室学习的目的还是激发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和成绩,因此自由、自主的学习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当好学生学习的导演,老师们比正常的课堂教学付出的心血还要多。

  高一年级年级长蓝龙老师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把注意力相对集中在自己喜欢的刊物上,并根据兴趣组成阅读小组,阅读与研讨交流相结合,并设计出“语文课进阅览室交流平台”,以学生为主持人发表同学们的“荐杂志”、“知类文”、“赏奇文”、“谈方法”、“说感悟”,让学生们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激发学习的成就感。

  “通过阅读与思考,我从一个脾气暴躁的人学会静下来,享受阅读带给我的乐趣。”蓝龙老师的学生告诉笔者他喜欢阅读课的原因是读书使他找到了更好的自己。“在阅读中有更多的想象空间,这是电视、电影所不能带来了。”

  开放式课堂是校方初衷

  “语文课进阅览室”,对于师生而言是方式和角色的转变,从而带来了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的根本变化;对于学校而言,更多的则意味着在教学资源整合与配置上的嬗变。该校实施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正是这种嬗变的产物。

  “实验高中的语文阅读课正是贯彻该校开放式课堂理念的一种课堂模式。”该校教学副校长李超认为:“开放式课堂具有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比起传统课堂上局限于语文课本上的知识来作为授课内容,阅览室开放式课堂能够吸收不断发展的新知识、新信息、新理论,丰富课堂讲授的内容。与此同时,开放式课堂还具有课堂作业的开放性,比起传统课堂上以知识性作业为主,所有学生作业统一一个版本,阅览室开放式课堂作业更尊重学生的个体 差异,实施弹性作业,让学生们去选择自己喜欢和适合的作业去完成。”

  实验高中郅广武校长表示:“我校的开放式课堂不仅仅只有语文课,其他学科都在努力尝试着课堂模式的全方位开放,以求达到师生关系的生命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