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德育时空

导师制

导师工作感悟段婷婷

郑州实验高中管理员 时间:2023-04-20

仍是Dream Camp,人数变成了13,我和导生之间的年龄差更大了,代沟更宽了,但我们之间的相处依然愉快和温馨。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实验二班和实验三班的英语教师,同时也“升级”做了实验二班的副班主任,从学科组大办公室搬进班主任办公室,和学生们的距离近了,沟通和交流也更方便了,尤其让我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接触、观察、体会我的导生们,让我和这些比自己儿子大不了几岁的孩子们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安慰和激励他们的同时,也被他们感动着、影响着、磨砺着。

人如其名的可爱姑娘汪可心让我再次体会“理解万岁”。作为值日班委,她认真负责,踏实严谨;作为文艺委员,她积极主动,古灵精怪,平日里和老师的沟通也是主动大方,轻声细语。然而,每每说到学习的时候,虽然不差,但是总感觉她还差一点点。经过沟通发现,她自己也不清楚自己的问题在哪里。于是我便留心观察她的学习情况,从课上的一举一动到课后的学习状态,经过两周的时间,我确定了她的问题所在------走神。于是,我利用一次考后个人分级的机会和她进行的深入的沟通。我引导着让她自己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和她探讨造成这个问题的缘由,给她建议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聊着聊着就说到了一些我自己上高中遇到的和她一样的困惑,甚至还有我犯过的错误,没想到这姑娘瞪大眼睛,手舞足蹈到地说“老师,我怎么觉得我们俩好像啊”!看着她的兴奋样儿,就像是在孤岛上找到了自己的同类一样,我不由得心中感慨:“感同身受,理解万岁!”接下来便是她滔滔不绝的讲述。很多高中生对待“管束”他们的父母和老师都有抵触心理,他们总感觉自己不被理解,作为成年人,我们总是喜欢用自己的经验去指导他们,希望他们能不走自己走过的弯路,因此,双方看起来总是那么地不和谐。父母和老师的初心都没有错,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成长是需要亲历的。传授经验固然高效,但是却没办法刻骨铭心;少走弯路成长更快,但是却会造成人生的不完满。通过自己的脚步走出来的脚印,即便多绕了几个圈,那也是充实人生的圆环。当育人者拥有“成长亲历”的思想,他才能容错,才能被学生接受,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陷入心事无法自拔的张腾文让我意识到教育需要契机,也需要反复。这个导生面对着家人对他学习的高期待,初中女同学对他的各种示好,喜欢的女生近在眼前却无法愉快相处……各种问题每天萦绕在他的脑海中,让他无所适从。无精打采、浑浑噩噩、不听课不写作业、无心考试中途请假……这些是老师们整日看到他的样子。父母和老师各种着急,多位老师和他的沟通基本都不奏效。在了解到了一些他的情况之后,借着一次考后个人分析的机会,我们俩进行了一次长谈。因为他是我的课代表,高一时候也是我的导生,平时沟通的较多,关系也比较好,我也比较了解他的脾气,所以在听了他的自白之后,我发现他所谓的很多“无奈”其实是逃避的借口,他心中非常清楚他目前的状况,并且非常明白这样下去的后果,更是清楚地知道该如何解决眼前的问题,但是,他无法战胜自己的情绪,无法让自己动起来,他没有选择努力尝试,而是选择了颓废、摆烂。所以我没有用常规的沟通方式和他交流,而是像在家教训我儿子一样,连“训斥”带“威胁”地把他教育了一通。不再给任何解释的机会,直接给他下了最后通牒,以“宿舍要锁门了”为由把他“赶出”了办公室。两天之后,他再次找到我,表示自己要下定决心调整心态,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不巧的是,因为疫情原因,很快学校开始进行线上教学。随后的线上沟通,我发现这孩子在被我教育过后好了一阵子,但是由于居家学习缺少了学校的氛围,以及后来家人和他自己连续生病,让他先前鼓起的劲儿又被一点点消磨掉了。对于学生的教育不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次谈话就一劳永逸。教育需要耐心,更需要契机,就像修剪花圃,花草是不断生长的,我们不仅要选好修剪的时间,更要不断地检查,当不和谐的枝叶冒出来的时候,我们就要及时再次修理。